線上診所
您想知道的醫學、運動知識,都可以在這邊得到答案!
同卵雙胞胎,肥胖仍會提高糖尿病風險!
很多觀察性研究都指出,肥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跟死亡的重要危險因子!但是,這其中牽涉的干擾因素很多,基因就是其中一項。因此,為了排除基因的干擾,這篇2016年10月發表在JAMA Internal M
藥物合體 (Single pill combination) – 淺談高血壓診斷與治療
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除了飲食跟生活習慣調整,很多人仍然要長期服藥。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吃藥的種類跟數目有增無減也不稀奇。難道,病人就沒辦法減少用藥量嗎? 台灣高血壓的盛行率,男性約
《增肌減脂小幫手》IIFYM (If It Fits Your Macros) 計算機
每日總消耗熱量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DEE),包括了 70% 左右的靜止狀態熱量消耗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REE)
《肥胖》 進擊的脂肪 🔜危險的『中樞型肥胖』
我們都知道,體重=骨頭重+肌肉重+體脂肪重+其他(血液,體液等)。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是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推算出來,雖然方便但是有點粗糙。因此,
💉胰島素 (Insulin) 的種類
加拿大醫師班庭 (Frederick Grant Banting) 與多倫多大學生理學教授麥克勞德 (J.J.R. Macleod) 等人,成功從動物胰臟中萃取出胰島素 ; 西元1922年,他們使用胰
功能性動作檢測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FMS)
小孩子成長的過程,要先學會爬,接著學習走路,然後慢慢長大,開始嘗試跑跟跳。當我們長大之後,由於生活動作模式不佳,久坐、翹腿、久站、低頭滑手機等不好的姿勢,日積月累造成特定關節的活動度下降 ; 當身體在
🏅️奧運獎牌的啟示 🔜 被忽視的肌少症 💪
舉重項目是台灣少數有把握拿到奧運獎牌的運動,奧運激情過後,不知道身為觀眾的大家,日常生活起居有沒有任何改變?當我們步入中老年時,必須面對身體衰老的殘酷事實 ; 體內細胞合成蛋白質的能力下降,體脂肪上升
《糖尿病》肥胖又有糖尿病,接受代謝手術後,有機會不用再吃藥?!
現代人飲食西化,營養過剩,導致肥胖的盛行率日益上升。其實,肥肥胖胖的也不見得沒人愛,像卡比獸胖胖的,BMI爆表,也是一堆人為之瘋狂啊!(註:此圖的卡比獸體重538.75公斤,身高2.1公尺,BMI算起
《內分泌》👴老年人的天敵 🔜『骨質疏鬆 』 ❗️
高血壓,高血糖跟高血脂等三高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導致心血管問題的三大殺手 ; 三高疾病,普遍受到重視,也投注了相當多醫療資源在這上面。 不過,我們必須知道一個事實,「不見得每個老年人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