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進擊的脂肪 🔜危險的『中樞型肥胖』

我們都知道,體重=骨頭重+肌肉重+體脂肪重+其他(血液,體液等)。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是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推算出來,雖然方便但是有點粗糙。因此,用BMI評估身體狀況並不客觀,同樣的BMI數據,一個人是肌肉多,另一個人則是體脂肪多 (網路上最愛拿林書豪跟連勝文做比較了) 。


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跟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一篇論文 ; 分析了750,000個未抽煙且沒有疾病的男性跟女性,發現BMI跟死亡率有非線性相關性 ; 也就是說,BMI愈高,死亡率愈高。

但凡事也有例外,在某些情況下體重過重或肥胖,跟正常BMI的人相比,可能會有較低的死亡率,例如:接受過心導管介入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衰竭接受心室輔助器治療慢性腎衰竭接受血液透析髖骨骨折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肺結核的病人等 ; 這種情況又稱作身體質量指數矛盾現象(BMI paradox)。


除脂體重 Lean Body Mass

若我們先把體脂肪去掉,則剩下的稱作除脂體重(Lean Body Mass)=肌肉重量+骨頭重量+其他(血液,體液等)。就常理來說,扣除體液過多(如:水腫)的情況,我們可以認定一個人的除脂體重愈重,間接表示身體素質較佳 (因為肌肉跟骨頭質量高) 。

體脂肪不是愈少愈好!有些職業選手為了競賽(如健美比賽),追求低體脂,這並不健康也不建議當作一般人的目標。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脂肪有存在的必要性。

脂肪組織除了可以儲存脂肪以外,脂肪細胞 (Adipocyte) 亦能分泌賀爾蒙 (Leptin, Resistin, Angiotensinogen, Adiponectin, Estrogens, Visfatin, Angiopoietin等) 跟細胞激素 (Interleukins,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interferon-γ, tumor necrosis factor-α等),對於內分泌跟免疫系統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樞型肥胖

體脂肪過多或體脂肪率偏高,不管體重過重或是正常 (如:泡芙人),都要多加注意。此外,體脂肪在身體的分佈範圍也很重要。

若體脂肪集中在肚子 (中樞型肥胖),會有較高風險得到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 若體脂肪大多位在肚子以外的地方(周邊型肥胖,例如下半身跟四肢等),以往研究認為,可以降低新陳代謝併發症的風險

而 2010 年發表在國際肥胖醫學期刊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的一篇論文更指出,不管男性或女性,中樞型肥胖都會提高心肌梗塞風險 ; 進一步分析周邊型肥胖,雖然女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較低,但對於男性而言,還是會提高風險,不可不慎!

該怎麼打敗肚子的脂肪?

該怎麼打敗肚子的脂肪?一直做仰臥起坐,不太能夠消去脂肪,而且仰臥起坐對腰椎的負擔極大,在瘦下來之前,腰椎會先出問題。

簡單來說,要減掉腹部脂肪,首先要達到熱量負平衡,但這個熱量負平衡必須建立在正確的飲食菜單,才能夠減去脂肪而降低肌肉流失 ; 換句話說,腹肌要重見天日,有很大的因素跟飲食有相關。

醫療上,(極)低卡洛里飲食是肥胖病人的治療選擇之一,但必須在專業醫療人員的監督下才能執行。單靠熱量負平衡,初期可看到一些效果,但長期而言,身體新陳代謝率會降低,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肌肉流失。

除了飲食調整,還必須佐以適當的訓練菜單(無氧+有氧運動)。切記,除非你去局部抽脂,不然的話,循一般途徑(飲食控制或運動)並無法消去局部脂肪。

總結

很多人很寶貝他們的腹肌,所以會用厚厚的脂肪來保護它。肚子脂肪若推積太多,反而會產生新陳代謝相關疾病。脂肪的產生是日積月累的,在沒有藥物或手術的介入下,要打敗中樞型肥胖,必須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因此,若您很愛您的腹肌,請讓過多的腹部脂肪,跟超大型巨人一樣下台領便當去吧👍

肥胖, 進擊的巨人


點選下方 QR code 即可加入 LINE@ 好友 🔥


點選下方 QR code 即可加入 Instagram 好友 🔥




有任何想法
歡迎《發表迴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